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资金,我国正积极护航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断为其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民营企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民营经济是福建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福建省历来十分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抓好民营经济促进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和吸引投资的政策措施,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巩固 和扩大民营经济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增强活力。截至2020年,福建省民营企业共有145.1万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55万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8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对外开放合作的开路先锋。同时,民营企业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抗疫阻击战中做出重大贡献。
为更好地分析福建省民营圣济发展趋势,研究民营企业发展规律,探寻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福建省工商联对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开展调查和深入研究,形成《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为引导和促进福建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借鉴。
一、评选标准及相关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分析报告是在全国工商联的指导下,由福建省工商联、工信厅、科技厅在全省各行业范围内组织实施。调研对象是全省上规模的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情况、资产和人员规模、企业投融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情况、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等,同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等方面的新变化,对与民营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查。调查的数据范围是2020年度,数据填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以民营企业自愿参加为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民营企业根据财务报表和实际经营情况通过数据库填报的形式自填调查表,由企业法人签字确认,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由福建省工商联委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承担。评选以2020年营业收入总额的高低为标准进行排名,选取前100名企业作为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评选结果和分析内容都是以企业填报数据为依据,分析过程结合其他指标并参考2019年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出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以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市场竞争力等综合考量选出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
二、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总体情况
2020年度参与调查的福建省民营企业中,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等17家上榜“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数据显示,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7家福建省民营企业营业收入10451.1亿元,占全国500强比重4.15%,资产总额19118.5亿元。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呈现以下积极发展态势:
(一)入围门槛明显提高
2020年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冲击,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保增收,营业收入保存良好增长势头。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是35.4亿元,比上年增加17.4亿元, 增幅接近翻倍。按照2020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标准,则有169家民营企业。单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最高是2502.1亿元,比上年增加293.1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有22家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9.6%,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37家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9.5%。100100 家入围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到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60.1%。
(二)超大型企业发展迅速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中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家,8家企业分别是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2502.1亿元)、青拓集团有限公司(1288.6亿元)、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2.1亿元)、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932.0亿元)、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881.7亿元)、恒申控股有限公司(566.6亿元)、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66.1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3.2亿元)。其中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502.1亿元,送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前20强,也是福建省唯一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民营企业。另外,青拓集团有限公司(1288.6亿元),也是突破千亿大关的企业。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平均资产总额达到266.2亿元,平均雇员人数达到7426人,相比上年平均资产总额和平均雇员人数分别增长18.4%和9.8%,综合实力增长明显。其中有7家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形成了超大型企业集团,分别是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4735.6亿元)、正荣集团有限公司(2213.9亿元)、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202.7亿元)、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5.2亿元)、厦门禹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82.0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66.2亿元)和三盛集团有限公司(1069.0亿元)。
(三)质量效益总体平稳
在市场恢复过程中,民营企业展现出快速响应和商业化能力,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良好,质量效益总体平稳。2021、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营业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稳中有升。其中,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8559.24亿元,同比增长19.6%,人均营业收入为249.91万元;税后净利润总额达到1031.7亿元,户均10.3亿元,平均销售净利率达到5.56%;平均资产净利率为3.88%,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11.85%。据调研统计,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人均利润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有4家,超过100万元的有11家,超过50万元的有24家。
(四)区域分布差异明显
从整体来看,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主要集中于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其在入围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等指标上领先优势明显,与宁德市、漳州市、莆田市、南平市、龙岩市和三明市等6个城市在入围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规模、资产规模等指标上分化明显。从城市分布来看,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等3个城市入围企业数量最多,其中厦门市37家,较上年增加12家;福州市34家,较上年减少2家;泉州市12家,入围企业数下降较大,较上年减少10家。从营业收入总额来看, 福州市位居第一,营业收入总额达10300.9亿元,占比55.5%,较上年增长明显,增长了805.8亿元,增幅达8.5%;其次是厦门市,营业收入总额达3493亿元,占比达到18.8%,较上年增长了1569.9亿元;宁德市和泉州市营业收入总额也都超过1000亿元,但比往年人围企业营收总额有所下降。。从资产总额来看,福州市位居第一,资产总额达17026.7亿元,占比达64%,较上年增长不明显;其次是厦门市,资产总额为4741.7亿元,占比达到17.8%,是上年的2.8倍,增长显著。
(五)社会贡献总体良好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纳税额和吸纳就业人员明显增长,为国家保就业保民生做出积极贡献。2021民营企业100强纳税总额达808.4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4.5%,比上年增加34.2亿元,增长4.4%。纳税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家,是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100.2亿元);超过50亿元的企业共有2家,分别是: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97.7亿元)、厦门禹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3.8亿元);有18家企业的纳税额超过10亿元。100强员工总数74.3万人,较上年增加7.3万人。其中,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人数最多,达12.1万人,另外有18家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万人。
三、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主要特点
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有效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助推福建省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减税降费成效继续显现,发展形势整体向好。本年度,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8559.24亿元,比上年增加2176.57亿元,同比增长13.29%;资产总额26611亿元,比上年增加2073.91亿元,同比增长8.45%;总资产周转率达到69.7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
从整体上来看,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中百亿级企业明显增多,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37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比上年增加6家。有22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减少2家。此外,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的企业有16家,与上年持平;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的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1家;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企业有2家,与上年持平。其中,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502.11亿元,比上年增加21.33亿元,继续领跑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二)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经济社会贡献持续提高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多项重要指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从人均指标来看,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人均营业收入24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29%;人均利润13.89万元,比上年增长8.59%;人均纳税10.89万元,比上年增长5.33%;人均资产358.33万元,比上年增长9.42%。从平均指标来看,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平均营业收入18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9%;平均资产2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平均利润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7.64%。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程度持续提高。实现纳税总额808.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1%;纳税总额超过20亿元的企业共有12家,与上年持平;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8家,比上年增加1家。员工人数为74.26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继续成为福建省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
(三)研发投入不断加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共计163.28亿元,比上年增加18.17亿元,同比增长12.52%。其中,民营企业100强中排名前五位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为13.57亿元,比上年增加3.97亿元,同比增长41.33%;民营企业100强中排名前十位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为55.91亿元,比上年增加7.9亿元,同比增长16.46%。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驱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明显。其中,第三产业入围企业有43家,比上年增加10家;第二产业入围企业57家,比上年减少10家;第一产业没有入围企业,与上年一致。第三产业整体实力最强,资产总额为18039.19亿元,是第二产业资产总额(8571.81亿元)的2.1倍,占三大产业资产总额的67.79%。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为9296.85亿元,与第二产业营业收入总额(9262.39亿元)相差34.46亿元,约占三大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0.1%。第三产业纳税总额明显领先,共计502.65亿元,是第二产业纳税总额(305.73亿元)的1.64倍,占三大产业纳税总额的62.18%。但是,第二产业盈利水平仍然领先于第三产业,净利润总额为590.9亿元,)亿元,是第三产业净利润总额(440.24亿元)的1.34倍,占三大产业净利润总额的57.31%。
进一步来看,营业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占5家,分别为阳光龙净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排名4)、三盛集团有限公司(排名9)、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0)。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中,制造业仍然占主体地位,入围数量高达44家,但比上年减少15家。其中,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制造业占5家,分别为青拓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比上年,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行业聚集度有所降低,排名前十位行业包括:房地产业2家、综合类2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家、化学纤维制造业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家、零售业1家。
(四)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发展不平衡格局有所改善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 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依然存在,排名靠前的企业优势比较突出,但继续表现出整体改善的趋势。从集中度指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本年度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纳税总额、员工人数等方面的集中度分别为35.33%、25.52% 32.44%、24.99%、26.64%,与上年相比,除了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略有下降,其余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本年度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纳税总额、员工人数等方面的集中度分别为49.39%、50.70%、53.33%、45.07%、34.69%,与上年相比,除了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略有下降,其余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以上结果表明,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排名靠前的企业依然保持显著优势,整体实力十分突出,百强企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此外,从近四年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集中度指标来看,各指标的集中度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这说明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发展不平衡格局虽然存在,但已经表现出逐渐改善的趋势。
四、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的产业态势分析
2021福建民营企业100强中,主营业务为第三产业的有42家,主营业务为第二产业的有58家。营业收入排在前十五名的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7家,制造业7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由去年的2家上升到4家。
百强企业中,42家主营业务为第三产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比去年上涨了15.6%,达到9076亿元,税后净利润上升5.9%,达到342亿元,吸纳就业人数上升6.3%,达到24.9万人。58家第二产业税后净利润上升9.0%,达到600亿元,超过第三产业企业净利润总额,收入总额上升11.1%,达到9484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49.4 万人,说明我省民营企业在抗疫过程中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
本年度民营企业100强分布在26个子行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集中度列前5的行业分别为综合类(21家)、批发业(16家)、房屋建筑业(12家)、化学纤维制造业(6家)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家)。制造业在数量上仍占主体,入围数量达50家,其中主营业务涉及高技术产业制造企业有15家。涉及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稳步上升,从42家增加到46家,其中主营业务涉及高技术产业服务企业有9家。围绕打造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2021福建民营企业100强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一)民营企业在六大主导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 强中主营业务涉及福建省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有44家,营业收入总额超过4770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329亿元。其中,涉及电子信息和数字行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共计21家,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986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198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0万人;先进装备制造行业,包括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共计6家,营业收入总额超过385亿元,税后净利润超过22亿元,吸纳就业人数3.2万人;石油化工行业,共计8家,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22亿元,税后净利润超过13亿元,113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万人。现代纺织服装行业共计9家,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472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104亿元,吸纳就业人数9.1万人。现代物流行业共计2家,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53亿元,缴税总额达到4.6亿元。目前还未有主营业务为旅游业的民营企业进入100强名单。福建民营企业参与福建六大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延伸了产业链、壮大了产业总量,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实现了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了福建省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在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分化
2021福建民营企业100强中主营业务为福建省优势产业(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和特色轻工业)的有23家,但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未有主营业务为文化产业的企业进入100强名单,而其余三大优势产业的企业数量接近,但是营 业收入和税后净利润等指标差异较大。冶金业企业共计8家,数量比去年减少5家,但营业收入总额比去年增加20%,超过3330亿元,产业链份额和集中度均大幅提升。在规模大幅提升的同时,8家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效率也进一步提升,税后净利润比去年提高50.6%,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9%,人均净利润提升50.2%。从发展态势看,冶金企业进一步夯实了福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开始在全国范围显现。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共计8家,数量比去年增加1家,营业收入总额比去年增加17.1%,达到804亿元,在总体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税后净利润和人均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建材业人选企业共7家,比去年增加2家,现有7家的营业 收入总额、税后净利润、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净利润都比去年 大幅增加,分别增加127.6%,116.5%,587.8%,555.4%,展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
(三)民营企业在五大新兴产业布局深化
2021年福建民营企业100强中有17家业务涉及福建省五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扣除8家多元化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为新兴产业的企业有9家,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12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327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125亿元,缴税总额达到47亿元,就业人数达到8万人,人均净利润达到15.6万元,各指标相比去年有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5家,以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排名最高,在近两年排名均为第26位,主营业务为差别化化学纤维。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的企业数量还较少,而目前尚未有海洋高新企业进入百强名单。新兴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单一行业企业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新能源电池,首次进入2020福建民营企业10强,2021榜单排名第8位。此外,越来越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正在逐步进入五大新兴产业,它们为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各方面情况综合来看,民营企业在福建省新兴产业中的稳步发展壮大,在就业带动、效率提升、做强做大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民营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比例进一步扩大
2021福建民营企业100强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经营多个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传统的批发企业纷纷开展多元化业务。大型集团数量从去年的24家增加到32家,其中5家进入2021福建民营企业10强。32家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全部涉及现代服务业,其中14家主营业务涉及福建省主导产业,6家涉及福建省优势产业,3家涉及新兴产业,说明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与福建省重点产业的关联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多元化民营企业集团经营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涉足资本运营、软件开发、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领域。32家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824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4171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425亿元,缴税总额超过365亿元,吸纳就业14.8万人,分别占到100强总体的44.4%、53.2%、41.2%、45.2%和19.9%,影响力和规模效应相比上年度较进一步提升。
(五)民营企业持续发力数字经济领域
2021福建民营企业100强企业中涉及数字经济范畴的企业数量增加了6家,总计达到21家,其中15家是主营业务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数字经济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比去年增长59.7%,达到1026亿元,税后净利润增长32.9%,达到54亿元。15家数字经济企业的缴税总额比去年增长80.9%,资产总额增长13%,员工人数增加13.6%,显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民营数字经济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排名最高的数字经济领域单一行业企业是第25位的物泊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核心产业中,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中国软件企业百强。在数字福建建设的引领下,过去一年福建民营百强企业在数字技术核心领域布局进一步加大,主营业务涉及大数据业务的有4家,物联网业务的有4家,人工智能业务的有2家。
(六)民营企业投身海洋经济多个领域
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中已有9家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涉及海洋经济领域。其中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海洋饲料生产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属于海洋生物医药业;福建好运联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国内船舶运输、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等,属于海洋交通运输业;盈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涉及批发零售船舶及器材、原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涉及船舶拆除,均属于海洋船舶工业。此外,还有福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元化企业集团部分业务涉及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等领域。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汽和矿产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福建作为东南沿海省份,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 大。伴随福建省将海洋高新纳人“十四五”五大新兴产业,未来势必有更多民营企业涉及海洋产业。
五、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50 强整体情况和特点
(一)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整体情况
2021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业5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8359.35 亿元,较上年增加901.1亿元。资产总额8350.44亿元,同比增长31.39%,户均达167亿元。实现税后净利润总额612.48亿元,同比增长16.76%。纳税总额达290.49亿,同比增长2.67%。入围门槛30.75亿元,较上年增长35.78%。
青拓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首,营业收入总额1288.60亿元,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和第三,营收收入总额分别为881.67亿元、566.62亿元,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4-10名。其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新进入“五百亿阵营”。总体来看,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 强营收总额超过500亿元的有5家,较去年增加了1家,增幅达25%;超过100亿元的有18家,较去年增加了3家,增幅达20%。
(二)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特征分析
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保持向好趋势
分行业看,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分布于18个行业,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个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位居人围企业数量榜首,为9家,较上年增加3家,营业收入户均221.43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次之,为5家,较上年增加2家,营业收人户均164.33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均为4家,营业收入户均分别为633.92亿元、105.65亿元和43.57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较上年分别减少了1家和3家。
2.区域两极分化状态明显,地区行业集中度仍较高
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 强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东部地区的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其中福州市入围企业15家,较上年减少2家,降幅达11.80%;厦门市入围12家,较上年增加6家,增幅达100%;但泉州市入围企业8家,较上年减少5家,降幅达38.5%。宁德市、南平市和莆田市分别入围4家、3家和1家,与去年相比,保持不变。龙岩市入围3家,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家,而漳州市入围2家,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家。三明市入围2家,实现零的突破。同时,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和厦门市,区域分布比较集中。
3.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长,研发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后疫情时代,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中的企业研发投入仍保持较高占比,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研发经费总额132.31亿元,较上年增加15.3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1.58%。其中,28家研发经费超过1亿元,9家研发支出占比超过10%。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排名第一,高达35.69亿。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承压,但与上年相比,仍有35家企业研发经费出现增长。总体来看,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研发意愿和研发能力较强,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6428项,其中发明专利1634项;国内专利授权量434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9项。截至2020年底,企业共有国内有效专利18004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011项;共有外国有效专利1175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409项。
4.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参与“三大攻坚战”
2021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中,有46家企业参与了各类国家战略,占比92%。其中,有24家企业参与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中,参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12家、9家、8家和7家,分别占50强企业的24%、18%、16%和14%。有31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参与的形式主要有“参与精准脱贫,改善民生保障”、“促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有46家企业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参与的形式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强治污减排”、“加强资源节约与利用,降低能耗物耗”。有19家企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家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12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但有31家企业表示未来三年企业在“一带一路”有投资意向。
六、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 强整体情况和特点
(一)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整体情况
2021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研发经费总额为201.52亿元,较上年增加24.52亿元,同比增长13.85%。研发经费超过10亿的企业有2家,研发经费介于8亿到9亿之间的有3家,研发经费介于5亿到7亿之间的有3家,研发经费介于3亿到5亿之间的有7家,研发经费介于2亿到3亿之间的有11家,研发经费介于1亿到2亿之间的有20家,研发经费低于1亿的有54家。2021福建省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100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有7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介于5%到10%之间的有16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介于2.5%到5%之间的有22家。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100强累计国内有效专利25476项,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059项;累计外国有效专利1389项,其中外国有效发明专利451项。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首,研发经费为35.7亿元,累计国内有效专利2969项,累计外国有效专利348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名到第10名。
(二)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特征分析
1.行业集中度较高,信息电气产业创新能力较为突出
从各行业入围企业数量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屋建筑业入围企业数量位居榜首,均为10家;化学纤维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次之,为7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入围企业有6家,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入围企业有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行业的入围企业数为4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的入围企业数为3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7个行业的入围企业数为2家,医药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入围企业数为1家。从各行业研发经费来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经费位居榜首,为46.97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经费次之,为33.57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研发经费介于10亿到15亿之间,综合等5个行业的研发经费介于5亿到9亿之间,其他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研发经费介于2亿到5亿之间,纺织服装、服饰业等6个行业的研发经费介于1亿到2亿之间,金属制品业等5个行业的研发经费低于1亿。
从各行业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来看,截至2020年底,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位居榜首,为6806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位居第2位到第4位,分别为3337项、2490项、1948项;综合等4个行业的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介于1000到1900项之间,化学纤维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介于300到1000项之间,农副食品加工业等7个行业的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介于100到300项之间,纺织业等7个行业的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低于100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前4,分别为1197项、828项、595项、448项。
从各行业累计外国有效专利来看,截至2020年底,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累计外国有效专利数位居前3,分别为701项、320项、143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业等6个行业的累计外国有效专利数介于10到100项之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6个行业的累计外国有效专利数介于1到10项之间。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累计外国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前4,分别为237项、85项、40项、24项。
2.区域分化明显,福厦泉民企创新贡献突出
从各地级市人围企业数量来看,厦门入围企业数量位居榜首, 为33家;福州和泉州入围企业数量位居第2和第3,分别为26家、15家;福厦泉三市人围企业的占比为74%,福厦泉民企创新贡献突出。漳州入围企业数为7家,龙岩人围企业数为5家,莆田、三明入围企业数均为4家,宁德、南平入围企业数均为3家。
从各地级市研发经费来看,福州研发经费位居榜首,为63.32亿;厦门研发经费次之,为52.93亿;宁德、泉州、漳州研发经费位居第3名到第5名,分别为39.98亿、24.71亿、10.67亿,龙岩、莆田、南平、三明位居第6名到第9名,研发经费介于2到3亿之间。
从各地级市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来看,截至2020年底,厦门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位居榜首,为11408项;福州、宁德和泉州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位居第2位至第4位,分别为6460项、3299项、2388项;漳州、莆田、龙岩、南平、三明累计国内有效专利数位居第5位至第9位。其中,福州、厦门、泉州的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前3,分别为2332项、1979项、346项。
从各地级市累计外国有效 专利来看,截至2020年底,厦门、福州、宁德的累计外国有效专利数位居前3,分别为646项、368项、348项。其中,厦门、福州、泉州的累计外国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前3,分别为388项、37项、19项。
七、加快福建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弘扬“晋江经验”,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福建作为民营经济大省,长期以来始终关注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领导期间,曾经七下晋江调研,总结出了“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对于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成长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福建省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应大力弘扬“晋江经验”,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竞争力。一是着力建设优质营商环境,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政企沟通协调机制,畅通民营企业需求表达渠道,及时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诚信经营,顽强拼搏。大力宣扬“爱拼敢赢”的福建精神,营造鼓励拼搏、崇尚诚信的社会人文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帮、带” 作用,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搭建大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平台,鼓励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指导与帮助,构建帮扶机制,出台和完善相关帮扶政策。
(二)助力海洋经济,不断拓展民营企业发展路径
建设海洋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福建实际和区位优势,在新的起点上研究制定了《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引导大批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建设海洋强省的行动,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融合起来。一是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海洋资源开发和涉海项目建设,加大民营企业涉海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建立运营海洋经济建设投资基金,支持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参与海洋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三是深化改革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福州、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民营企业高度参与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实验平台。对涉海项目多、建设成 效显著的民营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 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
深入贯彻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强筋健骨,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一是着力打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梯次,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持续加大研发投人,提升企业整体创新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主体作用,以创新创业创造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高端化。二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行业或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着重扶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行业技术研究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优先发展创新工场、专业化众创空间、专业科技孵化器,对民营孵化器在基础信息共享、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其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托我省数字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数据化为核心要素进行产业链整合,利用新技术为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帮助其提升精细化管理以及对产业和市场的把握能力,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和行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 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以促进发明创造为重点,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四是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强强联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载体,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促进产业技术协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进入数字时代,民营企业数字化改革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路径,迫切需要数字化再造。一是强化数字化转型思维。从政府层面上讲,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制定政策、组建专门的数字化管理部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数字化平台,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打破传统企业不想转、不敢转的思维观念。从企业层面上来说,既要求企业的领导层对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保有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调整企业战略。又要企业应当升级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开展一部分数字化业务,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员工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认知。二是健全助力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大数字技术设施的投入,包括5G网络基站,大数据研究中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通过扩大对新基建的投入,为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建好“地基”,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本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由于福建省大多数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行政监管应该适当放松,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政策便利,比如相应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所以数字化转型之路更为艰难,政府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即一方面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另一方面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设立扶持专项资金,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力,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五)做大做强文旅企业,提升民营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
福建正打造“全福游有全福”旅游品牌,通过“全福游”智慧旅游综合服务、酒店管理、旅行社营销等线上平台加强营销模式创新,助力文旅产业恢复。我省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福建省文旅产业建设与发展。一是拓展思路,多措并举,加大文旅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推动文旅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国有文化企业交叉持股、并购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国有文化企业推进内部改革,整合所属企业建立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规模膨胀、壮大整体实力。注重发挥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平台作用。推动引导省、市级国有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出台文化产业园区人驻奖励、房租补贴、人才鼓励、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同时以移动、联通、电信、铁塔等市级分公司和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为依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相融合,逐步完善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文化创意产业链。二是以财政政策为抓手,设立文旅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努力对接资本市场。建立完善文化企业融资备选项目库,推动文旅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吸引银行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尽快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专项基金,通过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加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等。探索以上市为突破口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理顺产权关系,加快上市步伐。鼓励和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到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培育新的上市主体,推动企业赴“新三板”挂牌。推动部分文旅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增强规模实力。三是破除行业阻碍,培养横跨文化、旅游、技术和媒体的综合性多用途人才。当前,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文化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这种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必然趋势。但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跨界人才还有明显不足。地市级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包括新兴业态在内的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出台切实有效措施,建立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突破和创新。
(六)构建惠企政策落实机制,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家获得感
一是要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指导,继续拓宽民营企业了解政策的渠道。一方面通过闽政通、政企直通车、门户网站等及时发布新政策措施,线上线下开展小微企业政策专项咨询会,将出台的政策及实施部门、运作流程及时全面公布,具体细化到让企业知道该找哪些相关部门或机构帮助办理,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政策,切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另 一方面,定期开展小微企业帮扶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对接“闽政通”平台,实现惠企“掌上知”政策“一键搜”、解读“云辅导”,协助企业结合自身现状梳理可享受的政策,并在政策申请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惠企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二是制订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提升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政企沟通联系,政府部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困难问题,涉企政策出台之前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广泛听取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声音,征求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从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生机活力。三是打造政策落实督查机制,提升惠企政策的兑现率和兑现速度。要适时开展督查,评估政策落实效果,充分开展惠企政策的落实情况督查乃至建立闭环机制,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对于未落实到位的政策,应核实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实施细则,尽量做到政策“应普尽普”,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及时有效落实到位、取得实效。